2017年5月14日上午,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治未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7针灸治未病高峰论坛在武汉中南花园饭店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我校针灸骨伤学院、湖北省针灸治未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承办。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港澳台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杨金生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吕文亮教授,全国知名针灸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名誉副会长孙国杰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973首席科学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朱兵教授,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王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喻晓春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瑞辉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刘智斌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景向红教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张红星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大会。
吕文亮教授向大会致辞,从“治未病”的核心理念入手,结合从古至今人们对“治未病”的重视、研究和应用作了精彩讲话。他指出,现今,不论是在医政和卫生事业发展、针灸学术发展和知识普及方面,还是在针灸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针灸治未病”都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与欢迎,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也获得迅速发展。
随后,刘保延教授阐述了“针灸治未病”应运而生的必然性。他指出,“‘针灸治未病’是历史责任、时代呼唤,同时也是巨大挑战。从疾病治疗到健康促进,未来的发展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共存。”刘保延教授同时指出,当前,“治未病”因理论不成系统,还存在人们对其基本概念不清、意识淡薄等问题,他希望专委会能抓住时机,迎难而上,为针灸治未病的发展开拓前进。
王华教授从积极发起、平台建设、学术交流、科技成果、队伍建设、专家论证和总会批准六个方面,对针灸治未病专业委员会成立的筹备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筹备期间,湖北中医药大学积极参与并配合工作,学校针灸学科的发展、针灸学教材的改革、省级平台的认定、学术论坛的举办等,都为专委会成立提供了助力。王华教授指出针灸治未病是中医治未病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在治未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立针灸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为广大针灸科技工作者搭建针灸治未病学术交流平台,普及针灸治未病科学知识,培养针灸治未病人才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弘扬中医针灸治未病学术,对中医针灸学子牢固树立正确医学观,全面了解针灸理、法、方、术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方法、手段,大有裨益。
随后中国针灸学会贾晓健副秘书长主持了针灸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选举:王华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王瑞辉、常小荣、马铁明、林咸明、赵 宏、梁凤霞当选副主任委员;黄学勇、张成岗等11人当选常务委员;王燕平、黄伟等41人当选委员;梁凤霞教授兼任秘书长。大会还通过了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治未病专委会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规章制度;会后特邀领导、专家、全体委员进行了合影。
成立大会期间召开了2017针灸治未病高峰论坛学术会议,刘保延教授、朱兵教授、王华教授、张成岗教授、喻晓春教授、景向红教授、张国军教授、梁凤霞教授围绕“针灸治未病传承与创新”主题,分别作了题为“针灸治未病的机遇与挑战”、“穴位敏化与自愈程序”、“针灸,治未病之先驱”、“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有望成为'治未病'的重要靶点”、“针灸国际发展的挑战及思考”、“从东西方针灸的发展探讨针灸科学研究”、“纳米生物传感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针刺防治胰岛素抵抗的炎症相关机制研究”的主题报告,从针灸治未病理论和科学内涵的阐发、针灸治未病临床应用和保健优势的发挥、针灸治未病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针灸治未病新技术新研讨交流学术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展开热烈深入的讨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针灸在治未病领域的深入研究及临床运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